沂蒙山区的“垦荒牛” ---沂水县沂城街道牛岭埠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继耕简要事迹 |
[字号:大 中 小] 2015-01-27 阅读次数:524 |
王继耕是全县第一个把只有十万元家底的穷村建设成集体资产过亿的富裕社区;王继耕带头拆了自家的房屋,成为全县城郊第一个整体拆迁的村庄;王继耕虽然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却依然早出晚归为社区事业呕心沥血责无旁贷;王继耕是一个“抠书记”,一辆破旧的“北斗星”陪伴了他7、8年,一身黑西装穿了一年又一年。沂水县沂城街道牛岭埠社区“一心为百姓着想、甘当群众老黄牛!”的党支部书记王继耕,是县第十二届党代表和县第十五届、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05年至2013年获沂城街道工作标兵和沂水县优秀党员荣誉称号;2008年至2014年获沂水县百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沂水县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获临沂市沂蒙十佳敬老楷模荣誉称号;2014年获“大义临沂人”荣誉称号。省委书记姜异康、原省长姜大明、原副省长郭兆信先后来社区视察指导工作,对该社区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大众日报、农村大众、临沂电视台、临沂日报等多家媒体对王继耕的事迹进行大篇幅报道。 穷则思变,扭转乾坤。2004年退伍回乡20多年的王继耕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内道路狭窄,很多居民的房屋年久失修,残损破旧,有的甚至成了危房,集体经济薄弱,村委连个像样的办公地点也没有,王继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大胆的创新想法浮现在脑海里,进行整村拆迁改造。拆迁、拔祖坟”是农村最“棘手”事,而这两件事都让王继耕“碰”上了。面对村民的冷嘲热讽、百般阻挠,王继耕第一个拆了自家的房子,“开弓没有回头箭”一身军人气概的王继耕通过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了拆迁改造公开制度,仅用3个月时间,牛岭埠618户全部签订了拆迁协议并及时将老屋腾空拆除。仅仅用了几年,16栋高标准、高质量的多层住宅楼拔地而起。 现在,走进牛岭埠社区,宽阔、一尘不染的柏油路纵横笔直,一幢幢建筑各异的高楼大厦错落有致,绿化带、绿树相互簇拥,医院、幼儿园、休闲广场一应俱全、商业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店铺林立,居民家家都有小轿车……“市级小康示范村”、“市级明星村”等一个个炫目的荣誉,让人赞叹不已。 一步妙棋,招财进宝。王继耕在旧村改造前经常琢磨,“旧村改造的结果是,村民住上了楼房,可地没了,部分村民的生活成了问题;改造建起的商业房卖了后,村集体很肥地过上几年钱就花完了,不少曾经风光的村集体现在甚至欠着债。”“钱有花完的时候,我退休了,下一任怎么办?村民怎么办?”。王继耕决心让集体经济基础保持、巩固并发展壮大,年年招财进宝。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牛岭埠社区党支部最后决定:沿街商业房不卖,为村里经济留下长流水。目前, 539间沿街商业房一年为牛岭埠带来160万元的租金。“其实,租金完全可以再提高些,我们现在没涨租金,是为了给商户让利,培植牛岭埠的商业经济。放长线才能钓大鱼。”王继耕说。 富裕社区的“抠书记”。群众得实惠为最大。通过王继耕和“两委”一班人的努力,社区居民每人每月发放面粉、大米、花生油等福利;每人每年发放300元福利费、200元燃气费;对本社区考上本科的学生奖励2000元;为社区居民每户加入治安保险;为全部社区居民参入新农合医疗保险,对患有重大疾病的居民,住院医疗费在5000元以上的,补助总额的10%,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金额满3000元的补助10%;取暖费每年每户补助1100元;中秋节、春节看望敬老院五保户,每人补助1000元;每年春节对军属走访慰问;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50元,对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生活补助;2015年为每口人免2方水费;每年为老人缴纳银龄健康保险;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物业费补贴一半,70岁以上的老人物业费全部减免等等。而王继耕每天拿60元的工资,开着自已的破旧“北斗星”,不喝酒不抽烟,每天都围着社区转上一圈,思考着如何管理好社区经营好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看不下去了,认为这样有损社区形像,建议王书记换奥迪Q5以上价位的车。王继耕算了一笔账:买车后,聘用驾驶员一年得2万块,加油、修车的费用也得有五六万,再说汽车开10年就报废,这钱就都打了水漂。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集体不买车,“钱得给老百姓留着。”真是富裕社区的“抠书记”,王继耕是一名敬业奉献、大公无私、两袖清风的“抠书记”。社区群众都说:“要是没有王书记,我们就没有这么好的居住环境和福利待遇。”原山东省长、省委副书记姜大明称赞他:“不愧是从部队出来的兵书记,了不起” !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