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手段 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 |
[字号:大 中 小] 2015-01-27 阅读次数:908 |
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切实解决社区管理难题,沂水镇积极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现代科技手段,研制开发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软件平台,在牛岭埠社区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起科学民主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一、深入调研,科学设置网络 牛岭埠社区属城边村,房屋老旧、街道狭窄、环境脏差乱、基础设施不全,为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从2008 年开始,社区实行整体拆迁改造,2009 年,投资近亿元,新建占地128亩,总建筑面积44750平方米的16 栋居民楼及社区配套商业服务系统,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等共计2万余平,作为第17网格,在小沂河北岸打造了一条以餐饮为主风景秀丽的美食一条街,每年以租赁的方式,做为集体的经济收入,从而壮大了集体经济,成为富民强民的有力支柱,从此,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如何管好社区,维护良好的社区环境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牛岭埠社区在县综治委和沂水镇的指导下,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社区组织机构设置,以人口为基数,以楼栋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17个管理网格,每个网格设网格长1名,作为网格总负责人,每个网格内设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物业管理4名管理员。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兼任网格长,从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和治安积极分子中选聘了85名网格管理员。网格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领导下开展管理服务工作,网格长为网格总负责人,网格内所有社会管理、为民服务事务全部由网格长负责。通过科学划分管理网格,合理设置网格管理人员,实现了社区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化。 二、舍得投入,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为提升管理服务的科技化水平,适应社区人员成分复杂、人口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的工作需要,牛岭埠社区在建立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联合软件开发公司,投资5万余元,自主研发了全省首套、全国领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搭建起高科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化平台的双剑合壁。该系统专为牛岭埠社区网格化管理量身定做,该系统基于领先的微软.net技术开发,使用现下最流行的B/S模式,即服务器/浏览器模式,做到零客户端维护,开放的结构模式,切实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实行“人口管理”与“状态管理”相结合,集社区数据存储检索、管理状态监控、居民投诉受理、突发事件处置、报表汇总、查询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网格化管理系统内的个人信息详细地记录了每个家庭的人口情况、门牌号、车牌号及颜色、计划生育等信息,系统直观的社区户况信息显示、社区人员快速定位、细分的权限管理、良好的系统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强大的报表查询和分析能力,使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查询、随时掌控网格内人员信息,使社区网格化管理效率更高、底数更清、责任更细、管理更精、服务更优。近日,派出所在利用牛岭埠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的检索网上逃犯信息时,在系统的快速识别下,在系统软件输入王某姓名,在王某所住的单元楼上方立刻出现一个红色的圆点,经干警核对后,仅仅用了一分钟便确定王某系网上通缉的在逃犯,并迅速将其捉拿归案。 三、建章立制,规范网格管理运行机制 为保障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常态化运行,牛岭埠社区建立“四化”运行模式,建立与之配套的具体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四个转变”,有效确保了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一是职责任务制度化,实现了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为明确网格管理员的具体工作任任务和职责,理顺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社区研究制定了网格长职责、网格管理员职责、考核办法、网格内事件处置管理规定、工作流程等一系列的配套管理制度,并全部制做上墙。网格长为网格总负责人,对网格内大小事务负总责,检查、指导网格管理员开展相关工作,牵头协调、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等问题,定期向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汇报工作情况,按照完成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安排的工作任务,接受群众监督。网格管理员为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等具体业务负责人,分工负责网格内相关事务管理、服务、处置,同时又相互配合、协作,根据网格长的安排和群众需求高效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网格管理人员根据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