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主导 科技化引领 沂水镇探索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 |
[字号:大 中 小] 2015-01-27 阅读次数:571 |
四、建章立制,确保网格管理运行规范有效 为保障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常态化运行,牛岭埠社区建立“四化”运行模式,实现“四个转变”,有效确保了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一是职责任务制度化,实现了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为明确网格管理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理顺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社区研究制定了网格长职责、网格管理员职责、考核办法、网格内事件处置管理规定、工作流程等一系列的配套管理制度,并全部制做上墙。网格长为网格总负责人,对网格内大小事务负总责,检查、督导网格管理员工作,牵头协调、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等问题,定期向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汇报工作情况,按照完成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安排的工作任务,接受群众监督。网格管理员为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等具体业务负责人,分工负责网格内相关事务管理、服务、处置,同时又相互配合、协作,根据网格长的安排和群众需求高效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网格管理人员走村入户,根据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二是运行机制规范化,实现工作决策从以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 社区在明确网格管理员职责的基础上,对网格运行机制进行规范,健全工作报告、每日晨会、工作例会等制度,切实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效能。网格管理员每天深入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并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各网格实行每日晨会制度,网格管理员在每日晨会上汇报昨天工作开展情况、居民信息变动情况,发现的矛盾纠纷隐患等问题,网格长安排当日工作、提醒注意事项、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社区网格长实行每周例会制度,由社区党支部召集,网格长参加,听取各网格一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网格长提请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这种工作模式使社区决策建立在广泛充分的民意民智基础上,充分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确保了工作落实有保障,事件处置高效率,居民反映问题有回声。 三是管理方式动态化,实现了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社区实行事务动态管理,网格管理员变“坐班制”为上门制,每天下沉到一线,深入楼栋、住户进行巡查、走访,掌握了解网格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现实状况,按时记录民情日记,及时排查不安定因素,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分级分时限管理,小事当场处理,急事迅速处置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格局的开放性,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服务内容人本化,实现了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在制度修订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明确网格管理员职责任务既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变动、出租房屋管理、计划生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防范等管理内容,又包括帮贫济困、社会保障、群众诉求、公共设施维护、车辆停放管理、楼栋保洁、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服务项目,只要是群众需要的,都是网格管理员的职责范围,逐步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