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主导 科技化引领 沂水镇探索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 |
[字号:大 中 小] 2015-01-27 阅读次数:571 |
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切实解决社区管理难题,沂水镇积极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现代科技手段,研制开发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软件平台,在沂水镇牛岭埠社区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起科学民主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一、创新管理模式,科学划分设置网格 沂水镇牛岭埠社区属城边村, 房屋老旧、街道狭窄、环境脏差乱、基础设施不全,为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从2008 年开始,社区实行整体拆迁改造,新建占地128亩,总建筑面积44750平方米的16 栋居民楼及配套服务设施,从此,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如何管好社区,维护良好的社区环境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牛岭埠社区在该县综治委和沂水镇的指导下,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社区组织机构设置,以人口为基数,以楼栋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17个管理网格,每个网格设网格长1名,每个网格内设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物业管理4名管理员。网格长由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兼任,网格管理员从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和治安积极分子中选聘。通过科学划分管理网格,合理设置网格管理人员,实现了社区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化。 二、加大经费投入,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为提升管理服务的科技化水平,适应社区人员成分复杂、人口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的工作需要,牛岭埠社区在建立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联合软件开发公司,投资5万余元,自主研发了全国领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搭建起高科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化平台的双剑合壁。该系统专为牛岭埠社区网格化管理量身定做,该系统基于领先的微软.net技术开发,使用现下最流行的B/S模式,即服务器/浏览器模式,做到零客户端维护,开放的结构模式,切实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实行“人口管理”与“状态管理”相结合,集社区数据存储检索、管理状态监控、居民投诉受理、突发事件处置、报表汇总、查询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网格化管理系统内的个人信息详细地记录了每个家庭的人口情况、门牌号、车牌号及颜色、计划生育等信息,系统直观的社区户况信息显示、社区人员快速定位、细分的权限管理、良好的系统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强大的报表查询和分析能力,使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查询、随时掌控网格内人员信息,使社区网格化管理效率更高、底数更清、责任更细、管理更精、服务更优。近日,派出所在利用牛岭埠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检索网上逃犯信息时,在系统的快速识别下,仅用了一分钟便锁定了网上通缉的在逃犯王某的信息,后迅速将其捉拿归案。 三、严格管理考核,打造和谐文明社区 一是抓监督考核。为管好用好网格管理员队伍,把网格管理工作细化、实化,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发挥作用,社区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层层明确了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签订了责任书,实行周汇总、月考核、季度点评、年终评先树优制度,把考核成绩与报酬挂钩,奖优罚劣。 二是抓队伍建设。在抓好考核的同时,还抓好了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日常监督、教育、培训。一是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能,教育管理员切实增强对网格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创新工作的举措和办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在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上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三是搞好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对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各类业务等知识经常性教育和培训,提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处理基层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抓惠民工程。社区始终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搞民生工程,村民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惠民、利民、便民举措不断实施。截至目前,总投资8600万元的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幼儿园、卫生室、沿街商业楼等配套服务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为居民代缴养老金、医疗保险费,每人每月发放面粉20斤、大米5斤、花生油2斤,每人每年享受500元燃气等补助金,每户享受500元的取暖补助,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养老金100元。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