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坝 |
[字号:大 中 小] 2018-07-30 阅读次数:956 |
赵家坝社区 大事记
《临沂县志》在物产篇中这样写道:临沂县有大陆海洋的两种特征,非常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地形起伏,矿藏丰富,百昌努生,矿脉纵横。勤劳的赵家坝人早在清道光末咸丰初就开采了东北洼,二十亩,九大份三亩半的露天煤矿,后称窑汪,也有大揭盖之称。《临沂县志》还记载了:临沂有矿产、有金银钛钻石,而尤煤炭为大宗,还记载 清末民初,济宁人潘馥,呈领矿照,已发现而中止,后遂无问津者,济宁人来此开矿说明这里的矿产早已声名远播。
一九四六年瘟疫
一九四六年赵家坝和其他邻村一样发生过一次重大瘟疫,霍乱事件,患者上呕下泻,浑身抽筋,所以叫缩筋霍乱。这次瘟疫是日本鬼子在上边放的生化武器。村民喝了上边的水被传染的。当时,村内有一民医、徐贞老人会针灸,他发扬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针灸治好了一些人。虽然多方救治,但由于医疗条件差,还是死了不少人。
清末民初的自卫组织
自古以来,临沂是兵家战争之地,在现存记忆中人们还能记得军阀战争,奉系皖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当时活动于临沂地区的土匪主要来源于费县、平邑、苍山等地。如刘黑七、王洪九、赵嬷嬷、临沭、莒南、苍山也有小股马子在活动,他们打家劫舍,为非作歹,祸害四方,为加强治安,当时临沂县号召各村建立自保性质的组织,村自为战,确保本村人民生命财产免遭土匪侵害。措施是各村建围墙,设炮楼,有专人轮流昼夜巡逻。赵家坝当时在村中心和周围共建炮楼10个。
大跃进和大食堂
土地改革运动之后,乡村政策起初还是理性的,符合实际的。
一九五五年开始成立变工组,
一九五七年实行公有制,
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所有制。大大的变了核算单位。从小社、大社变成人民公社。不仅生产队说了不算,就连村干部说了不算。种植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分配,都要公社说了算。这就是人民公社所谓的大跃进。
人民公社还推行集体用餐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共产主义大食堂,所有的生活资料都被集中起来。人人都到食堂吃饭,不准自己开火做饭,然而时间不长,最初几个月大家还觉的新鲜,虽然满怀担忧,但眼前还能吃饱肚子。不久,粮食不能供应了,燃料也变得紧张起来,就渐渐发生互相争夺柴草的冲突,本来很脆弱的乡村经济很快就垮了下来,也就出现了面临饥饿的威胁.
直到一九六0年初食堂里冷锅冷灶,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吃。为了生存有些人家不得吃榆树皮,草根,地瓜秧,豆秸粉。因此,有的肿了腿,肿了脸,很多人得了水肿病,大跃进,大食堂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非常沉痛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
一九六六年一场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红卫兵,红小兵,革命造反派迎运而生,迫害老干部,工厂停工,农业停产,学校停课,因意见不统一,造成分歧,打、砸、抢、现象到出发生,八大、六大看谁凶猛。大字报、大辩论经常发生。我们村虽然也出现两派争斗,但没有造成多么恶劣的事件发生。这是我们值得庆幸的,也应该牢记的深刻教训。
据清末民初史料记载:一八七0年(同治九年)沂州煤炭每吨达到3.12元。(当时的货币是银元为单位的,每吨煤炭三块多大洋,价格委实不菲)。 清末民初又开采了东大洼、老林汪。六七十年代乡村经济开始复苏,又开采了老庄、和西洼子。后期又收编了苍山县人开采的迷龙煤矿。资料记载仅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地县公社所属煤矿产量达到112万吨。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赵家坝村早在六十年代就兴办起车行、烘炉和旅社。 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村建起南湖青砖厂,村东湖红砖厂,改革开放的同时建起了我村第一座工厂兴达瓷厂,东盛瓷厂等多个企业。 古建寺庙和鱼塘 本村在清朝时期建有一座寺庙,内有参天银杏大树,庙内住有僧人,配有东西厢房。民国期间变成学堂,先有私塾,五、六十年代改为学校。
大揭盖开采以后,由于多年的缘故,自然形成几个鱼汪,后经村委改造、即养鱼、又给村民提供了夏天洗澡、乘凉的好环境。
自然灾害 赵家坝村由于地势洼,南邻小涑河,西、北部地势偏高,每逢大雨都要从涑河中漫出,由于排水困难,仅一九五七年到二零一七年,五次被大水所淹。 一九五七年的洪水往人生畏,整个村庄遍地是水,罗庄营房驻地解放军前来救援,谢林章营长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壮烈牺牲。 一九七四年的一次大洪水更是来势汹涌,整个村子被大水淹没,(因为都是土墙)墙倒屋塌500余间。 一九九三年八月五日,又一次大雨更为村庄造成恐慌,虽然经过一九七四年被淹的深刻教训,虽对房屋进行了加固改造,但是,由于大水来势凶猛,排水困难,大水连城一片,一眼望不到头,又出现了房屋倒塌,粮食浸泡,炉子不能生火,饭不能做,多亏四面八方前来支援,上级送来煎饼和饼干,派建筑队帮助修盖房子,使我们又一次度过难关。 二0一三年,二0一七年的再次发水,下雨持续时间长、排水较慢,206国道,外环路、到处一片汪洋,大街小巷整个村庄被大水所淹。男女老少,面带愁容,极度哀怨,给村民一出行困难带来并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真是劳民伤财,政府的帮助,老庄世邻的相互关照,才一次又一次度过难关。在当时,谈“雨”色变。流传一句话“赵家坝人啥不怕,就怕夏天把雨下,大雨一下淹赵坝”。男女老少都经过这几次大雨洪水给我们村带来极其深刻的记忆,难以忘怀.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