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棉八厂(原山东临沂棉纺织厂)记忆馆文字介绍 |
[字号:大 中 小] 2017-08-30 阅读次数:529 |
国棉八厂记忆馆 前 言 铭记时代印记,展现美好未来! 作为曾经拥有5000余名职工的国有大型企业,作为曾经的临沂市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利税大户,原临沂棉纺织厂(俗称“国棉八厂”),在经历了40余年的辉煌过后,在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中逐渐败下阵来。 然而,时代发展,推陈出新,这是改革开放不可避免的阵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临沂棉纺织厂全体干部职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对破产企业职工的优惠和辅助政策,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区组织,使广大破产企业职工充分享受到了良好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生活地更有尊严! “临沂棉纺织厂记忆馆”,是通过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追忆曾经的临沂棉纺织厂精彩的劳动场景、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生活和曾经取得的辉煌成果,展现一代“棉纺织人”以厂为家、艰苦创业的主人翁意识和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旨在提醒大家,在享受现有的物质和文化成果的同时,不要忘记过去国有企业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了企业奉献了青春的劳动者们,更不要忘记党和政府在安置好原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生活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追忆过去,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那是满满的自豪与骄傲! 展望未来,一张张绽开的笑脸,组成了一幅和谐美满幸福生活的新画卷!
简 介 原临沂棉纺织厂始建于1966年11月,前身是“青岛国棉八厂临沂分厂”。1966年,山东省为落实国家建设三线厂的要求,由济南第二棉纺织厂在临沂筹建分厂,后因济南第二棉纺织厂自身扩建,于1967年11月,由青岛第八棉纺织厂接管,定名为“国营青岛第八棉纺织厂临沂分厂”;1971年7月移交临沂地区管理,更名为“山东临沂棉纺织厂”。企业曾经拥有职工5000余名,总资产达5亿元人民币,是当年临沂市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利税大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08年10月被政府宣布破产。 企业从建厂一万纱锭开始生产,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改造,建有环锭纺纱锭10万枚,德国气流纺1296头,国产有梭织机2000台,意大利自动络筒机10台,比利时喷气织机92台,意大利特宽幅杆织机19台,其中引进的气流纺纱生产线、瑞士立达精梳纱生产线、比利时喷气织机生产线均居当时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除主要生产纯棉、涤棉、粘胶、腈纶、麻棉五大类原白纱、原白坯布和染色品种,还开发了大豆纤维、经纬向弹力布、锦棉布、阻燃防静电布、远红外布、防菌布等系列产品,其中“孟光牌”麻纺品被国际经济评价(香港)中心授予“世界华人推荐(公认)中国品牌”称号,“蒙光牌”精梳棉19.4号(30支)针织用纱被山东省质量协会评为推荐品牌。各种纱年生产能力达20000吨,布6000万米。 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和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建厂初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高规格配备了各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并从青岛国棉八厂以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调配了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实到临沂分厂。企业曾经有党员950名,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 企业先后被国家统计局列为“中国500家最大纺织工业企业”,被中国工商银行评为“AAA”企业。曾获得“省级先进企业”、“管理优秀企业”、“全省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临沂市纺织系统利税大户”等荣誉称号。
新 生 活 临沂棉纺织厂破产后,企业许多干部职工生活陷入了困境。尤其在企业职工宿舍区,原职工住房大部分使用年限长,房屋质量差,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简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白天臭气熏,夜晚蚊虫咬,成为了居住在这里的职工们的生活常态。 面对群众要求改造的强烈呼声,2010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将原临沂棉纺织厂职工宿舍区立项为我市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开始对东、西两个片区涵盖1461户居民的住宅区实施土地征收。2012年8月,在征收工作陷入僵局之时,银雀山街道办事处受中心城区指挥部和兰山区政府委托,历时50天完成西片区187户的征收扫尾工作。2013年7月底,东片区的征收扫尾工作也由银雀山街道接手,街道抽调机关和后岗头社区160余人,组成10个小组,历时5个月,共完成协议签订419户。2016年元旦,西片区被征收户全部回迁 “银河湾3号院”,住进了集住宅、商贸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新生活区。 同时,为加强对破产企业职工宿舍区住户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经兰山区人民政府批准,银雀山街道于2016年1月专门设立了银河湾社区,社区涵盖“临沂棉纺织厂”、“临沂针织厂”、 “油棉厂”等原破产企业职工宿舍区住户,预计届时将有7000多住户,20000多人口入住。社区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设有党群服务大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舞蹈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少儿活动中心、妇女之家等各类便民服务和文体活动场所,生活在这里的原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们真正有了归属感、幸福感! |
相关内容 |